精心筹备强保障 全力以赴保安全
英國國會在12月30日以521票支持、73票反對,壓倒性通過英國與歐盟的脫歐後貿易協議,在公投脫歐4年半後,預計將於格林威治時間31日晚間11時結束脫歐過渡期,正式分手
而貧戶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情況不僅出現在美國,也在世界各地發生。在疫情發生後就發現,學生的蹺課率明顯上升,雖然各國政府皆努力透過遠距教學降低教育差異,但遠距教學實行又有一定的門檻,如電腦和網路設備等,因此除了提供貧戶即時的救助外,強化教育和網路鋪設,是接下來各國政府必須努力推動的建設,否則只會延長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和國家發展衝擊。
目前多國政府已經開始進行產業鍊重組,台灣在高品質醫療產品上的領先技術,則能成為民主國家分散產業鍊風險的好選擇。未被納保的民眾容易成為防疫破口,讓疫情傳播難以被追蹤,也難以趨緩。根據美國CDC,非裔美國人的COVID-19死亡率是美國所有種族中最高的,為白人的2.1倍,不是因為非裔對病毒免疫力較低,而是因為較貧窮族群在飲食上往往只能選擇便宜、熱量較高的加工食品,伴隨著這些飲食來的,是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也就是COVID-19病毒的高風險群。8月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爆炸、加州野火肆虐,以及白羅斯20萬民眾走上街頭反抗獨裁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這場疫情讓各國政治人物、高級官員清楚認知到防疫能力與國際地位、名譽是息息相關,更是讓西方國家了解到醫療用品過度仰賴他國,會對國家戰略能力(多國的軍營出現群聚感染)和國際關係(國家互搶口罩)造成的影響,尤其當醫療物資生產國為威權體制國家時,更會使民主國家的談判聲勢下降。
資料來源: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 圖二:COVID-19對極端貧困的長期影響。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間,已有多位傳染病學者警告全球大型傳染病爆發的可能,以及批評各國政府對此的不重視,而在疫情爆發後,CFR提出報告指出,相對經濟或社會災害,針對疫情的準備,包括預防、檢測能量,以及防止病毒傳播措施等,國際以及多國政府明顯不足。阿克頓(Lord Acton)的名言:「權力腐蝕人,絕對的權力則絕對地腐蝕人」到現在為止依然是一個有效的政治原理。
這恰好是毛澤東生命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傳統的一面在他早年的詩詞中已有清楚痕跡,不過一直要到一九四九年以後才全面地爆發出來。毛澤東在生前一直以「革命」為標榜。不但如此,毛澤東的死後命運較之希特勒、斯大林尚遠有不如。
思念他的人當然也是有的,像江青、姚文元以至汪東興、陳永貴之流,凡是在他生前得過好處的人現在自然會對他倍加懷想。毛澤東所建立的「新中國」只有對中國共產黨才是有開天闢地的意義。
客觀地分析,毛澤東的「新中國」在社會革命方面所表現的意義是遠大於民族革命的。權勢隨生命以俱去,剩下來的只是一片空虛。回顧自一九七六年毛澤東逝世以來的輿論變遷,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極顯著的客觀趨勢,即中國人對毛澤東的評價(包括中共官方在內)是愈來愈低。此中關鍵即在於他是中國人而不是西方人。
從建立現代國家這一方面說,毛澤東的業績不但沒有超越過孫中山,而且也比不上甘地、尼赫魯在印度獨立運動上的貢獻。但是在第二次大戰之後,中國事實上已擺脫了舊帝國主義的直接壓迫,而且至少在名義上已成為聯合國的「五強」之一。所以,亞非地區大大小小無數的舊殖民地或被壓迫的民族都一個個地獲得了解放、並建立了新的國家。通過他的一些極左的言論,他更在世界舞臺上擁有一個最澈底的革命領袖的形象。
而且這一趨勢還在繼續發展之中。中國人所常說的「蓋棺論定」其實大有斟酌的餘地。
在這篇短論中,我不準備、也不能全面地評論毛澤東的功過問題。西方有英雄崇拜的傳統,希、斯兩人雖各在人間留下不少罪孽,而依西方的標準言,終不失為「英雄」,因此自有其可資後世欣賞之風姿。
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我只想試從中國史的觀點來估定毛澤東的歷史位置。這個新政權的成立頗借助於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巨大力量,可是中國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卻並不是從一九四九年才開始的。但這只限於他在自覺的思想狀態之下為然。而論斷一個剛剛走進歷史的人物則尤為不易。我並不是說,毛澤東一切的思想與行為都在中國傳統的籠罩之中。不說別人,當我們讀到許多有關周恩來如何「忠於毛主席」的小故事,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們之間只有傳統的君臣關係,而不是革命同志的關係。
這決不僅是他個人的問題,事實上環繞在他周邊的幾乎沒有人不把他當作開國皇帝那樣奉承。在潛意識裡他則不折不扣地是傳統的俘虜。
這句話正確與否是要看我們如何理解「新中國」這個名詞。但是如果所謂「新中國」涵蘊著一種價值判斷,意謂沒有毛澤東則中國今天將仍然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那麼這個論斷則是很成問題的。
我首先聲明這點意思,以表示本文關於毛澤東的評論只是個人的一種偏見,絕不敢自視為「定論」社群網路或FB會不斷吸引你,叫你要持續瀏覽。
所以在開始工作前,可以先用我們前面曾提到的「寫下你的工作」這個方法,來幫助自己先聚焦。記得推自己一把,不要按下貪睡鬧鈴,不要容許自己再多睡五分鐘。這個動作,除了記錄之外,也是在塑造一種動力。所以想要早睡是需要一點紀律要求的。
年初農曆長假,在耍廢了快兩個星期後,也花了快一週的時間,才把早起的狀態調整回來。」因為在深夜時,難得有一段寂靜的時間,我們總是東摸西摸,瞧瞧YouTube再看個FB……,轉眼就已經跨過子夜了。
接下來我要教你的就是怎麼無痛早起的方法。如果你還捨不得早點睡,不妨觀察自己幾天,看看晚上這段不肯去睡的時間裡,究竟是有生產力呢?還是只不過在放鬆打混?這當然不是對錯的問題,如果你已經累了一整天,晚上想放鬆一下,也不必然要強迫自己調整成早起。
【起床篇】 按照上述這兩個重點——確定自己睡眠週期和早點睡——去做之後,你大概已經做好了準備。特別對有孩子的父母而言,常常「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
在剛開始實踐時,早起的你還頭昏腦脹,甚至很想再回床上多睡一會,或是多賴個五分鐘也好。文:王永福 2-2 無痛早起的系統化方法 許多朋友在嘗試早起後,卻發現:「一大早要爬起來,好難。沒錯,一定要盡快關掉,因為你好不容易早起,可不是要來虛擲掉這些寶貴時間的。2. 執行醒腦動作:沐浴,泡咖啡 進到浴室後,打開熱水,眼睛閉著都沒關係,就讓熱水淋浴讓你逐漸醒來。
安排高效率的工作 早上是用來做高效率工作的,這麼寶貴的時間,一定要特別珍惜。只要離開床上,走到浴室裡就好。
所以,早起不是重點,有工作效率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然後,就可以準備開始早上的生產力工作了。
你不只在宣告自己成功早起了,也透過社群朋友的外在激勵,讓早起的意志更能持續。3. 打卡說早安,然後關掉FB 早起後,我習慣在FB上Po出起床時間,順便向大家說早安。